检索
一个会讲故事的光影大展:解密“夜上海”传奇
2024-09-27 作者:文字/董偲 摄影/黄艺、梁煜 视频/刘念 选稿:顾怡勤

  上海与生俱来就是个充满夜间基因和光影魔法的城市,“夜上海”的名声世人皆知。

  “夜上海”,是浦江两岸美轮美奂的建筑灯光秀,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三件套”在璀璨中合奏光的交响乐……

  “夜上海”,是苏河整体蝶变的全景生活秀,从疏浚治理贯通到全域景观照明,装点着人民城市的夜生活……

  “夜上海”是申字形高架流光溢彩的路影,是大小商圈鳞次栉比的楼幕,是南京路的霓虹灯、黄河路的“繁花”和那绿荫丛里的光与弄堂巷口的灯……亚洲的第一盏用电的路灯就是在黄浦江畔点亮,那年是1882年;从此,上海作为国内景观照明建设的起源地,不断塑造着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灯光文化,持续书写着与时俱进的光影传奇。

  

图片说明: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以“穿越光年”为主题

  

图片说明: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主题大展——上海景观照明成果展

  穿越百年之后,2024年9月,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启了一场名为“光年之上”的主题嘉年华——上海景观照明成果展,首次全方位、多媒体、沉浸式解码上海这座光影之城的传奇。

  

  

图片说明:上海景观照明成果展以“光年之上”为主题

  穿越光年的是人,光年留痕的是城。1100平米的展厅一步一景,分为“光年之门”、“光年之行”、“光年之知”、“光年美术馆”、“光年有侬”五个展区,通过“光与城”、“光与人”两条主线,串联起18个好看、好听、好“白相”,能静、能动、能交互,有惊喜、有回忆、有憧憬的原创多媒体主题场景,讲述上海光影历程中人与城的足迹故事和愿景畅想。

  光年之门:揭示无人机与卫星视角下的夜上海

  

  

图片说明:卫星视角下的上海城市灯光图逐年蔓延

  “光与城”经历时间,跨越空间。站在“光年之门”,俯瞰上海,从无人机航拍和卫星的双视角开启魔都的光影序曲。抬头是美轮美奂的魔都夜景航拍影像,无限滋长的圆周率π型门头,开启了魔都地标的光影魅力高度,寓意上海景观照明事业从起源到发展无限延伸;低头是日新月异的上海城市夜景卫星图,对应圆周率π的落地,拓展着城市发展的光影辐射广度,寓意上海景观照明国际视野蔓延不息。

  光年之行:见证一江一河的璀璨蝶变

  

图片说明:走在“光年之行”展厅的游轮甲板观看两侧的一江一河展项

  “一江一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上海的光影血脉。浦江游船竟搬到“光年之行”展厅,一步踏上乘风破浪的游船甲板,头顶波涛掩映,两侧凭栏而立。

  

图片说明:浦江东岸的陆家嘴光影秀

  向船舷南侧眺望,左边的“光影秀带”重现了外滩视角的浦江灯光秀,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的浦东陆家嘴在《我和我的祖国》旋律中流光溢彩,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图片说明:浦江西岸的地标剪影与航拍影像

  右边的“生活秀带”复刻了浦西沿岸地标建筑的剪影,反映人民城市建设成果的外滩(黄浦滨江)、北外滩(虹口滨江)与徐汇滨江、杨浦滨江,在航拍光影中展示上海精致与休闲的不同生活图景,纪念“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

  

图片说明:还原景观照明人的工作场景致敬“光的使者”

  在“光影秀带”与“生活秀带”中间,巨大的圆规、铅笔、三角尺和成堆的设计图纸,凸显了景观照明成果背后一代代“照明人”的工作场景,致敬这些默默无闻的“光之使者”。

  

  

图片说明:“光年来信”呈现了苏河蝶变的翻天覆地

  倚靠在船舷北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年来记录不同时代老照片的明信片墙与苏河沿线各区焕新夜景矩阵屏的遥相呼应,光圈在不同区域间聚焦移动,跨越时空的“光年来信”讲述着苏河两岸桥梁和建筑新老对比的光影沧桑。

  

图片说明:“AI电音节”里的虚拟人DJ在苏河上演绎童谣新调

  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童谣混音中,借助AI声光系统和虚拟人DJ荡舟苏河游船的飞越视角,令人如同亲临一场在苏州河上举办的光影电音节。环绕一周的苏州河造型“夜色步道”通过光影切换在微缩版滨河步道上,还原了42公里苏河两岸绿化、栈点等光影融合的惬意夜生活。

  光年之知:感应城市交通的生生不息

  

图片说明:“光年之知”展区里的玉兰感应灯人见人爱

  当交通出行与景观照明相遇,照亮的不仅是脚下,更是人心。走在“光年之知”展厅的“云端”,探头俯视三维立体画作品《申生不息》,由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内环高架组成的“申”字形高架在云端下纵横交错,寓意上海光影事业生生不息。四角放置的白玉兰感应路灯在现场人气最旺,原本含苞的玉兰花随人影靠近而绽放点亮,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赞许送给每位夜归路人。

  光年美术馆:收藏光影历程的点点滴滴

  

  

  

图片说明:“光年美术馆”里的心灵花园邀请每位观众成为共创的画家

  光影与光阴的邂逅,最美瞬间都值得收藏进这座“光年美术馆”。美术馆入口处,装扮成巨幅画作的交互影像装置《艺术家花园》,打造出集实时动捕交互、AI图像生成、艺术疗愈心理学模型的光影花园;这个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用科艺融合的手法邀请观众成为创作光影的艺术家。站在大屏前,观众的人像轮廓和动作被AI算法实时生成与人影对应的二十多种花草形态,抬手投足间花开花长,人与自然也与城共生共享。

  

  

图片说明:“光年美术馆”的光栅画让摄影作品动了起来

  走在美术馆的“光影申画廊”,通过光栅画、视频画效果动态呈现的摄影和像素画作品,在静与动之间,逐一重温上海光影发展中东方明珠亮灯,APEC、世博会、进博会、建党百年等历程节点,细细品味五大新城、三大高架和文商旅体展融合的夜经济地标魅力。

  

  

图片说明:“光年美术馆”的时空门唤醒光影记忆

  打开两扇有着特殊门牌的“时空门”,90年代黄河路霓虹交错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微短剧和《30秒读懂上海路灯发展史》的混知科普动画,在门口与观众不期而遇。

  

  

图片说明:“光年美术馆”的“2035梦家园”承载对未来的憧憬

  “2035梦家园”邀请“一零后”的小学生们,在16个彩色光影小屋顶上画下自己对未来城市的光影畅想,投射到上海16个区的2035远景规划图,这一刻让梦想憧憬与规划蓝图重合。

  

  

图片说明:“光年有侬”展区的“魔都魔方”成为全场最火打卡地

  光年有侬:人与城的共鸣、共享与共庆

  展览末尾的“光年有侬”展厅矗立着巨型的七彩魔方,魔方外表的每一面,写着都市人的情绪词汇和城市精神词汇。当“松弛、破防、焦虑、幸福、躺平、蛮灵额、哈结棍、腔调浓”等词语扑面而来,都市人的情绪与这座城市向上的品格也在光影中产生共鸣。

  

图片说明:“光年有侬”展区的“共鸣”装置富含哲理

  走进魔方内部,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们用Leap Motion手势识别技术与音乐机械驱动、3D投影互动形成的《共鸣》装置,演绎了动作、听觉与视觉的共鸣,这个来自长三角照明设计学生竞赛的获奖作品,也塑造了光影与人的关系闭环。

  

图片说明:“光年有侬”展区的“阅读者”装置引人深思

  光影因为人而有温度,城市因为光影而有生机。来自英国的《the reader》装置将植入数据的人体与智能化运行的城市有机融合,邀请观众在光影律动里一起阅读城市,一起打卡光阴。

  

图片说明:“光年有侬”展区的“为阿拉干杯”寓意美好

  窗台前,来自世界各地的酒瓶在太阳能发光瓶塞作用下,日光夜亮,环保循环,也寓意着全球朋友一起为上海的景观照明成果而喝彩干杯。

  

  

图片说明:“光年有侬”展区吸引大量现场直播

  数实融合:解读“夜上海”的光影传奇

  作为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的主题大展,由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与罗曼股份承办的上海景观照明成果展以“体验诠释、交互共创、数实融合、节俭环保”为特色,于9月19日—27日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图片说明:成果展的全景图片数字版成为移动的数字苑

  

  

图片说明:市民在全市数字苑沉浸视听馆观看成果展的导览直播

  据总策展人之一、东方网数字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朱琪介绍,这次展览采取“数实融合”的全新办展模式,发挥东方网数字化内容与社区化传播的复合优势,尝试“线下全场景式策展+线上全媒体化呈现”,体现“最懂科技的文化传媒集团”的办展特点和传播特色。

  朱琪表示,光影节是全民的光影盛事,但主会场现场客流容量有限,展期也不足十天。为便于全民观展,东方网在展览伊始就推出了线上线下联动的720°全景图像数字版,公众可以通过电脑端、平板端和手机端,不到现场也可身临其境体验。同时,展览期间,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联合组织了两次场内场外联动的视频直播导览;此外还邀请了上海视觉学院三十多位主播专业的大学生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进行现场连线直播。各类直播总浏览量超过120万人次。

据策展顾问、东方网智慧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蒋涌波介绍,东方网在景观照明成果展闭幕后推出了720°全景影像的现场导览版,打造“不落幕的成果展”。公众除在线观展,还可以在全市各街镇的东方社区数字苑“沉浸式视听馆”,通过曲幕大屏和VR头显了解、感受上海景观照明成果展呈现的光影传奇。

  

“上海景观照明成果展”全景图像数字版

好看视频